在11月3日的行政系統例會上,王總照例傳達周一早會精神,主旨是敬業。那什么是敬業?王總沒有高談闊論,只是為我們講述了兩個案例。
一個是張總陪客戶喝酒的案例:
有一次,公司與一個原材料供應商談判,我們想降低采購價格,但費盡口舌對方也不答應。也許是客人覺得不好意思想給我們一個臺階下,也許是知道張總酒量不行想讓我們知難而退,就戲言道,如晚上吃飯時張總喝一杯酒,他們的價格就降一萬元。張總看到對方終于有松口的跡象,心里非常高興,就笑著說:“一言為定!”
在晚上的飯局上,張總讓客人出乎意料,竟然連續喝了兩杯白酒。張總酒量本不好,一杯下去就酒往上涌,趕忙出去吐了,回來再繼續陪客人喝。誰都知道喝酒傷身,我們喝吐了就會推辭不再喝了,但張總為了得到更多降價,寧可難受、傷身體也要喝。為了工作而不惜身,這不就是敬業精神嗎?
王總講的另一個案例是周總的兩件事:
11月1日零時,我們的催化劑在齊魯塑料廠使用過程中出現了異常,周總從微信群中得知消息后,立即開車趕到現場解決問題,一直忙到凌晨近三點才處理完畢。周總怕這時回家驚擾家人睡覺,就在辦公室沙發上稍作休息,一夜未歸。
周總常年在外,即使不出差也忙于公司管理事務,很少有時間、精力顧及家事。近來老父親突發疾病住院,他匆忙從外地趕回,本應多陪在父親身邊盡盡孝心,但他依然以工作為重,回來沒幾天就又出差外地。古語云:忠孝不能兩全。為了工作而不顧家,這不就是敬業精神嗎?
敬業的背后是責任。當一個人將工作看成責無旁貸時,他就會全力以赴。因為在他看來,履行責任比其他一切都重要。強烈的責任感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神圣使命,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,會讓人在工作中處處爭先、敢于表現、勇于奮斗,讓人面對逆境也鼓足勇氣,面對誘惑也不為所動。很多人之所以不會為了工作拼命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責任感。
作為一名新塑員工,我們應該學習張總和周總身上的這種敬業精神。無論我們身處何職,不管從事什么工作,都要用心履行好職責,絕不能讓“不在崗、不在場”成為推卸責任的理由,不能讓“身體不好”成為降低工作標準的托詞,無論身處何處都要心系工作,不管身體多差都應力求完美。
新塑化工二次公示
魯公網安備 37030302000307號